采空区、断层、瓦斯等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是指隐伏在矿体、围岩或地下工程结构中,可能在矿山建设或生产过程中诱发重大灾害的潜在风险源。这些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和突发性,难以直接观测,但可通过科学普查和监测进行识别和防控。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一、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
-
采空区相关因素
-
采空区垮落、突出煤层、高瓦斯含量区、应力集中区等;
-
老窑采空区、封闭不良钻孔、孤岛煤柱等。
-
-
地质构造因素
-
断层、褶皱、岩溶带、强岩溶带、岩爆倾向区等;
-
地应力异常区、煤层厚度异常变化区、应力集中区等。
-
-
水体与气体因素
-
导水构造带、含水层、断层破碎带、高含硫矿岩自燃风险;
-
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如瓦斯、一氧化碳)。
-
-
边坡与排土场因素
- 岩体稳定性隐患、堆积坝软弱层、排土场地基缺陷。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特有因素
-
废弃井巷与地下工程缺陷
- 废弃井筒、钻孔、排洪设施缺陷、溶洞/土洞等。
-
高含硫矿岩与热害
- 高含硫矿岩自燃风险、热害(导致应力变化)。
三、尾矿库风险因素
-
堆积坝隐患
- 软弱层、渗漏通道、排洪能力不足。
-
外部威胁
- 潜在不稳定岸坡、泥石流隐患区。
四、普查原则与方法
-
普查范围 :覆盖矿井边界内易发生灾害的区域,如厚硬顶板、断层带等。
-
关键要素 :包括空间特征(位置、范围、形态)、形成原因、动态变化等。
-
技术手段 :采用地质勘探(如钻探、物探)、传感器监测、数据分析等。
五、管理意义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前端性、基础性工作,通过精准识别风险源,可有效提升重大灾害防控能力,降低事故概率。例如,山西省盂县通过专项普查治理,及时发现并整改了13处重大隐患,显著提升了矿山安全水平。
(注:具体普查方案需结合矿区地质条件制定,如乾金达矿业方案强调采空区时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