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核心要求是:内容必须符合政策法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简洁规范,同时注重调研论证和程序合规性。其本质是以规范形式传递权威信息,既要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又要确保可执行性和传播效率。
-
政治性与合法性
公文必须完整准确体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与现行公文相衔接。所有观点、措施需经过充分论证,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必须征求意见并达成一致。 -
内容与结构
- 针对性:明确写作目的和领导意图,避免空泛。
- 逻辑性:一文一事,层次清晰(如“一、㈠、1、⑴”分级),过渡自然。
- 精炼性:用词准确,删除冗余,篇幅力求简短。典型案例采用“做法—效果”“问题—原因—建议”等框架。
- 语言与格式
- 表述规范: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数字、引文、人名地名需核对无误。
- 文种匹配:上行文突出请示性,下行文强调指令性,平行文注重协商性。
- 程序与责任
重要公文需机关负责人主持起草,初稿后至少“三改”:内容核对政治性、篇幅删减冗余、文字修正语法标点。定稿前需多方校核,实质性修改须报原审批人复审。
提示:提升公文质量需长期积累政策知识、典型案例和规范表达,同时强化调研与协作能力,确保每一环节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