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应“新老结合”,以老题夯实基础、新题拓展思维,关键在于深度挖掘题目价值而非单纯追求数量。 老题能提炼命题规律和答题模板,新题则训练临场应变和材料分析能力,二者结合才能突破高分瓶颈。
-
老题的价值在于“精研”
反复咀嚼经典老题(如历年国考、省考真题)可掌握高频考点和材料逻辑。例如争议类题型(如“活熊取胆”“交通失信争议”)虽话题不同,但命题逻辑一致,通过对比分析能总结出“争议焦点归纳+分层论证”的通用框架。建议同一题目做3遍以上,对比答案差异优化表达逻辑。 -
新题的作用是“破圈”
新题(尤其近3年真题)反映命题趋势变化,如提问方式创新(如“启示类”题目需区分“创业者”与“农场经营”的答题侧重点)。限时练习新题可避免思维固化,培养快速抓取材料关键词和分层作答的能力。 -
策略:先新后老,动态调整
考前1个月以新题为主,保持思维敏感度;基础薄弱期则集中攻克老题,提炼规范表达。例如,将老题中的“对策建议”模板迁移到新题材料中,再根据新题特点补充个性化要点。 -
避免误区:盲目刷题与忽视复盘
“做十道新题不如嚼烂一道老题”,申论提分依赖深度复盘。例如,对比同一老题多次作答的差异,优化要点排序和语言精简度;新题练习后需总结材料逻辑共性(如政策类材料多含“背景-问题-对策”结构)。
临考阶段,用老题稳定心态、新题激活思维,二者比例建议6:4。 记住:申论高分不是“做得多”,而是“想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