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年前的发票能否入账?关键看业务真实性与税务合规性。理论上,国家未强制规定发票入账时限,但需满足真实性原则;实操中,跨年发票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且费用类发票最长追补期限为5年;风险提示:超期入账可能引发税务稽查,需保留完整证据链。
- 政策层面:发票本身无绝对“过期”概念,增值税专用发票自2020年起取消360天认证期限,普通发票更灵活。但企业所得税规定费用需在“实际发生年度”扣除,跨年发票需纳税调整。
- 企业内控:多数公司内部规定报销时效(如3个月或半年),超期需特批。电子发票需防重复报销,建议建立台账系统。
- 操作要点:
- 小额费用:直接计入当前年度;
- 大额或跨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同步调整汇算清缴报表;
- 证据链:合同、付款记录、物流单等缺一不可。
- 风险规避:超3年发票易被质疑真实性,若涉及成本费用,需在5年内追补申报,否则不得税前扣除。
总结:发票入账的核心是“业务真实+合规留存”。建议企业规范报销流程、强化员工培训,并借助财务系统管理时效,避免因拖延增加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