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务农人口预计将显著减少,主要受到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普及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共同影响。
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转移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务农人口数量逐年下降。2024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9.435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7%。与此农村人口持续减少,乡村务农劳动力加速向城市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农业从业人口的比例。
二、农业机械化普及,劳动力需求减少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率已超过90%。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显著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使得部分务农人口能够转向非农就业,从而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下降。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从业人口结构变化
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从业人口以中老年为主。据统计,2020年农林牧渔业35岁以下就业人口占比仅为13.6%,农业从业人口平均年龄进一步提高。这一现象虽然增加了“老人农业”的比重,但对农业现代化整体影响有限。
四、政策支持与农业强国建设
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例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这些政策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减少对传统务农人口的依赖。
总结
2025年,中国务农人口数量将因城镇化、农业机械化和人口老龄化而持续减少。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