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触电、高温、中毒
机修岗位风险点及管控措施如下:
一、主要风险点
-
机械伤害
-
设备故障导致的零件脱落、卡住或爆炸。
-
机械操作不当引发的挤压、切割伤害。
-
-
触电风险
-
设备未断电或带电作业。
-
高压设备漏电或潮湿环境触电。
-
-
高温伤害
- 长期接触高温设备或冷却水环境,导致烫伤或中暑。
-
中毒风险
- 化学品(如清洁剂、润滑剂)不当使用或吸入有毒气体。
-
高处坠落
- 登高作业未系安全带或防护措施不到位。
-
噪声与粉尘危害
- 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引发听力损伤,粉尘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二、管控措施
-
机械伤害防范
-
安装防护栏、紧急制动装置,确保设备维护保养。
-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避免违规操作。
-
-
触电防护
-
维修前必须断电并锁定电源,悬挂“维修中”标识。
-
强化PPE装备使用(绝缘手套、鞋等),定期检查设备绝缘性。
-
-
高温管理
-
提供冷却水、通风设备,避免长时间直接接触高温部件。
-
定期检查设备散热性能,防止因过热引发故障。
-
-
中毒预防
-
正确储存和使用化学品,佩戴防毒面具。
-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有毒气体积聚。
-
-
高处作业安全
-
高于2米作业需佩戴安全带、防滑鞋,设置防护栏。
-
制定高处作业方案,严格审批流程。
-
-
噪声与粉尘控制
-
选用低噪音设备,佩戴耳塞;定期清洁设备减少粉尘飞扬。
-
保持工作区域清洁,设置通风系统改善环境。
-
三、补充说明
-
安全培训 :定期开展设备操作、安全规范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
-
应急管理 :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急救设备,定期演练。
-
个人防护 :提供防护服、手套、安全帽等,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机修岗位的安全风险,保障员工健康与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