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主要涉及作业前准备、现场管理、设备防护及应急响应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作业前准备
-
任务单与材料管理
-
检查仓库空间是否合理,避免材料登高拿取摔伤;
-
驾车前检查车况,遵守交通规则,恶劣天气减少出行。
-
-
安全防护用品
-
高处作业需佩戴安全帽、防滑鞋,使用反光背心;
-
进入用气场所必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
二、现场管理
-
环境与设备检查
-
检查设备吊运、动火作业等环节的防护措施,如防护栏、气体置换;
-
高空作业时检查电源线是否漏电,雷雨天气禁止作业。
-
-
作业流程规范
-
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电气作业需验电接地并设监护人;
-
操作规程需悬挂醒目标识,定期考核员工执行情况。
-
三、设备防护
-
电气安全
-
使用36V以下行灯及II类工具,定期检查漏电保护器;
-
高空作业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
-
机械与化学防护
-
机械作业时封闭危险区域,防止夹伤;
-
有毒气体作业需进行气体置换,防止中毒窒息。
-
四、应急响应
-
预案与培训
-
制定紧急预案,明确监护职责和逃生路线;
-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
-
现场监控
-
设立安全监测点,定期巡查设备状态;
-
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及时报告专业人员。
-
五、其他注意事项
-
人员管理 :确保持证上岗,避免疲劳作业;
-
用户沟通 :遵守用气场所规定,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