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想五不干”是电力、化工等高危行业的核心安全行为准则,强调通过五个关键思考(想安全风险、想防范措施等)和五个禁止行为(无票不干、无监护不干等)杜绝事故隐患。 其核心在于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具体操作规范,从源头预防人为失误。
-
“五想”构建安全思维框架
- 想风险:作业前识别环境、设备、流程中的潜在危险源,如高压电、有毒气体等。
- 想措施:针对风险制定防护方案,如穿戴绝缘装备、设置隔离区,确保应急工具可用。
- 想后果:预判违规操作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如触电伤亡、火灾爆炸等,强化责任意识。
- 想流程: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步骤,避免跳过检查环节或简化流程。
- 想逃生:明确紧急撤离路线和自救方法,确保意外发生时能快速反应。
-
“五不干”划定操作红线
- 无票不干:严禁未办理工作许可或操作票擅自作业,确保流程合规性。
- 无监护不干:高风险操作必须专人监督,避免单人作业失去纠错机会。
- 无交底不干:未接受安全技术交底(即风险告知和操作培训)禁止开工。
- 无防护不干:个人防护装备缺失或设备安全装置失效时立即停止作业。
- 无确认不干:关键环节需双重确认(如停电验电),防止误判引发事故。
-
落地执行的关键点
企业需通过日常演练、案例警示和奖惩制度强化准则渗透,例如模拟突发泄漏时的应急响应,或对违规行为“一票否决”。员工应养成“停顿3秒”习惯,在每项操作前快速复盘“五想”内容。
将“五想五不干”内化为肌肉记忆,才能实现从“被动安全”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这一准则不仅适用于工业领域,也可延伸至交通、建筑等场景,成为全民安全文化的通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