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运输一览表是规范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的核心工具,涵盖9大类危险品分类、29项技术标准及标识要求,确保从包装到运输全流程合规。 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管理降低爆炸、泄漏等事故风险,尤其针对易燃液体、腐蚀性物质等高风险类别需严格遵循联合国TDG和国标GB 6944等规范。
-
分类体系:危险品按特性分为9类,包括爆炸品(第1类)、易燃气体(第2类)、氧化剂(第5类)等,每类细分项别(如1.1项为整体爆炸危险物质)。运输前需对照《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精准归类,避免混装引发反应。
-
包装与标识:需使用UN认证的专用容器,如金属常压罐体(GB 18564.1)或防爆集装箱,并标注联合国编号(如UN 1090代表丙酮)、PSN(正式运输品名)及象形图。腐蚀性物品须用防腐蚀材料,放射性物质需铅屏蔽。
-
运输规范:车辆需符合《道路运输爆炸品车辆安全术条件》(GB 20300),配备卫星定位终端(JT/T 794)和紧急切断阀(QC/T 932)。驾驶员须持证上岗,运输途中严禁超速(限速系统需符合GB 24545)。
-
文件要求:必备托运人危险品申报单(DGD)、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及运输应急卡(TREM卡),明确应急处理步骤。跨境运输需同步符合国际海运(IMDG Code)或空运(ICAO)规则。
-
风险控制:针对第7类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品类,需定期检测压力容器(TSG R7001),运输路线避开人口密集区;第8类腐蚀品需隔离存放,避免与第4类遇湿易燃物接触。
提示:企业应定期更新危险品名录(如2025年新增化学品),通过EEAT原则(经验、专业、权威、可信)优化内容,例如引用应急管理部最新指南或案例,强化实操性与合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