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判决执行部门通常称为“执行局”或“执行庭”,是法院内设的专门机构,负责强制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包括查封财产、冻结账户、司法拘留等措施。其核心职能是保障司法权威和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高效执行化解“法律白条”问题。
-
机构名称与设置
执行部门在各级法院中的名称可能略有差异,多数法院设立“执行局”,部分基层法院保留“执行庭”称谓。例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设执行一处、执行二处,分别负责民事行政案件执行和**监督;而河南巩义市法院执行局则分设综合科和三个执行庭,按辖区划分案件管辖范围。 -
核心职责范围
- 执行民事、行政判决中的财产部分,如债务清偿、房产过户等
- 处理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非诉执行案件
- 实施查封、扣押、拍卖等强制措施,对拒不履行者采取司法拘留
- 协调跨区域执行案件,管理执行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
-
执行流程关键点
当事人需在判决生效后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局立案后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若逾期未履行则启动财产调查程序。典型措施包括:查询银行流水、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必要时可联合公安、税务等部门实施信用惩戒。 -
创新执行机制
现代法院普遍建立“执行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联网查控财产,部分法院还设立“执行事务中心”集中处理立案、款物发放等流程,提升执行透明度。例如,江西安福县法院通过执行事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缩短案件周转时间。
提示:若需申请执行,建议提前收集对方财产线索,并配合执行人员提供详细信息。对于复杂案件,可向法院申请悬赏执行或审计调查以扩大查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