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文件全文的核心目标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通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教育质量三大举措,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政策明确要求压减作业总量(小学三至六年级不超过60分钟/天,初中不超过90分钟/天)、严禁节假日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非营利化”,并强调课后服务全覆盖与教育公平,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
作业减负与课后服务
政策要求学校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严禁家长批改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课后服务时间需与家长下班时间衔接,内容涵盖作业辅导与兴趣活动,教师可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免费线上教育资源将扩大覆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 -
校外培训全面规范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非学科类培训需分类审批。节假日、寒暑假不得开展学科培训,线上培训每课时限30分钟,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严禁“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外籍教师聘用需符合规定。 -
教育质量提升与配套保障
学校需严格按课程标准教学,考试成绩实行等级制,禁止排名。试点城市将探索压减学科类机构数量,强化收费监管(纳入政府指导价)。家长需配合减轻焦虑,避免过度依赖校外培训,关注孩子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
“双减”政策是系统性改革,需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推进。家长应理性看待教育成效,学校需优化教学与服务,共同为学生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