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轻易认全责
关于撞了电动三轮车是否应该认全责的问题,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事故处理原则,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判断:
一、责任认定的基本原则
-
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交通事故责任由行为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及过错程度决定:
-
一方过错:承担全部责任;
-
双方过错:按比例分担责任;
-
无过错:均无责任。
-
-
交警认定优先
事故责任需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材料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未经认定直接认全责可能影响后续赔偿。
二、不建议轻易认全责的具体原因
-
责任划分依据复杂
需考虑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违章行为、事故发生时的速度、行驶路线、车辆状况等多重因素。例如:
-
若机动车存在明显违章(如超速、酒驾),则应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
-
若非机动车驾驶人存在闯红灯、逆行等过错,可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
-
-
保险赔付限额限制
交强险仅赔付1.8万元,超出部分需根据责任比例承担。若全责方自费金额超过交强险限额,需自行承担或通过其他途径索赔。
-
逃逸或故意行为的特殊情形
若对方逃逸、故意破坏现场或伪造证据,机动车方可能承担全部责任。
三、正确处理流程
-
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
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通知交警到现场处理,避免自行移动车辆或垫付费用。
-
配合交警调查
提供车辆行驶证、驾驶证、保险凭证等材料,如实陈述事故经过,避免因隐瞒或谎报影响责任认定。
-
复核责任认定书
若对认定结果不服,可在3日内向上级交管部门申请复核。
四、法律依据与免责情形
-
机动车无责免赔 :若机动车方无过错,仅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
逃逸或故意行为 :机动车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撞了电动三轮车后应优先通过交警认定明确责任,避免因单方面认全责导致额外损失。若对责任有争议,可依法通过复核或诉讼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