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安全法》是我国规范道路交通行为、保障交通安全的基本法律,其全部内容涵盖车辆和驾驶人管理、道路通行规则、交通事故处理、法律责任等核心方面,重点包括:机动车登记与检验制度、驾驶证考取与记分管理、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规范、酒驾/超速等违法处罚标准、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机制等关键内容。
-
车辆与驾驶人管理
- 机动车需依法登记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未悬挂号牌或使用伪造号牌属严重违法。
- 驾驶人必须取得对应车型驾驶证,实行记分制度(如闯红灯记6分、酒驾吊销驾照),累计12分需重新学习考试。
-
道路通行规则
- 机动车需按信号灯、标志标线行驶,礼让行人;高速公路限速明确(小型车最高120公里/小时)。
- 非机动车应在非机动车道行驶,行人横穿道路须走斑马线或过街设施,禁止翻越护栏。
-
交通事故处理
-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需报警并救助伤者;轻微事故可协商快速处理。
- 交警根据现场勘查划分责任,肇事逃逸者承担全责并面临刑事处罚。
-
法律责任与处罚
- 酒驾(血液酒精≥80mg/100ml)可拘役并罚金,醉驾入刑;超速50%以上扣12分并罚款。
- 无证驾驶、伪造号牌等行为最高可处15日拘留及2000元以上罚款。
遵守《道路安全法》是每位交通参与者的义务,合理规划出行、杜绝违法行为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如遇具体问题(如异地事故处理),建议及时咨询交管部门获取权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