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作为研究决策主体相互作用的学科,其分类方式多样且复杂。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标准,博弈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一、按参与者数量分类
-
单人博弈 :仅有一个决策主体,目标是最大化自身收益或最小化损失。
-
双人博弈 :两个决策主体相互作用,如象棋、围棋等。
-
多人博弈 :三个或更多决策主体参与,例如打麻将、国际象棋团体赛等。
二、按决策时间顺序分类
-
静态博弈 :参与者同时选择策略,或虽有序但后行动者不知先行动者策略(如“剪刀、石头、布”)。
-
动态博弈 :存在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观察先行动者策略(如象棋、扑克、囚徒困境)。
三、按信息结构分类
-
完全信息博弈 :所有参与者掌握相同信息(如棋类游戏)。
-
不完全信息博弈 :部分参与者掌握其他参与者策略(如斗鸡博弈、扑克隐藏手牌)。
四、按利益分配分类
-
零和博弈 :一方收益即另一方损失,总和为零(如赌博、战争)。
-
正和博弈 :双方均获益,或一方获益不影响另一方(如合作创新、资源共享)。
-
负和博弈 :双方均受损,属于非合作博弈的特例(如“两人吃屎都不给钱”)。
五、按策略互动特点分类
-
合作博弈 :存在约束性协议,需共同分配利益(如价格垄断协议)。
-
非合作博弈 :无约束协议,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
重复博弈 :同一博弈重复多次,参与者可能因长期利益选择合作(如商业竞争中的“囚徒困境”变体)。
六、其他特殊类型
-
巴什博弈 :关于物品取舍的策略问题,存在必胜态和必败态。
-
斗鸡博弈 :模拟公鸡相遇时的策略选择,存在“两败俱伤”和“双赢”两种结果。
补充说明
-
动态规划与纳什均衡 :动态博弈中常用动态规划求解,非合作博弈则通过纳什均衡分析最优策略。
-
应用领域 :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如市场定价、国际关系等。
以上分类方法并非互斥,实际问题常涉及多种分类标准的组合。例如,国际象棋既是动态博弈,也是非合作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