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析方法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核心步骤和要点,结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方法建立基本程序
-
线性关系验证
通过标准曲线法确定吸收度与浓度关系。例如,以扑热息痛对照品为标准,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257nm波长下测定吸收度,计算线性方程(A=a+bC),验证线性范围(如0.32~1.92mg/ml)。
-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标回收法评估方法准确性。将对照品加入样品中,按标准方法测定吸收度,计算回收率,确保结果可靠。
-
精密度验证
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计算变异系数(RSD),确保方法重复性良好。
二、仪器与试剂选择
-
仪器配置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源为氢灯,单色器为石英棱镜,检测器为光电倍增管。
-
试剂要求 :标准溶液需使用0.4%-0.5%NaOH调节pH,确保吸收度测量稳定。
三、波长范围与原理
-
适用范围 :200-800nm(含紫外和可见光区),其中紫外区(200-400nm)和可见光区(400-800nm)常用于分析。
-
吸收机制 :分子中价电子跃迁导致光吸收,不同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
四、注意事项
-
远紫外光(100-200nm)因空气吸收需真空环境,实际分析中较少使用。
-
样品需研磨细粉并溶解,确保浓度均匀。
通过以上步骤,可建立标准化的紫外分析方法,适用于药物、环境等领域的定量与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