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执照上的9个项目包括:经营者姓名、组成形式、经营范围、经营场所、执照注册号、成立日期、执照有效期、登记机关和二维码。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个体工商户的合法经营凭证,其中经营范围和经营场所是开展业务的核心要素,执照注册号和二维码则用于防伪验证和数字化管理。
-
经营者姓名:执照上明确标注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姓名,代表法律责任的直接承担者。若为家庭经营,可能显示主要经营者信息。
-
组成形式:分为个人经营或家庭经营两种,体现经营主体属性,影响债务承担方式(如家庭经营需以家庭财产承担连带责任)。
-
经营范围:需严格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超范围经营可能面临处罚。建议细分到具体业务类别(如“餐饮服务”需注明是否含凉菜制售)。
-
经营场所:登记地址需真实有效,涉及住改商需提供居委会证明。异地经营需办理分支机构登记,否则属于违规。
-
执照注册号: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具有唯一性,用于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场景,可在线验证执照真伪。
-
成立日期:决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年限”,影响商业合作可信度。执照不显示注册资金,体现与公司的区别。
-
执照有效期:一般为长期,若为临时执照会标注截止日期。到期前需办理延期,否则自动注销。
-
登记机关:指核发执照的市场监管局或行政审批局,涉及变更、注销时需到原机关办理。
-
二维码:扫码可跳转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时查看执照状态、行政处罚等动态信息,便于合作方核验。
个体工商户应确保执照信息与实际经营情况一致,变更经营场所或范围需在30日内办理手续。妥善保管执照正副本,遗失需登报声明后补办。电子执照与纸质版具有同等效力,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微信小程序申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