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介购买一手房遭遇诈骗时,可采取以下法律途径**:
一、确定中介责任
-
过错认定
若中介存在故意隐瞒房屋权属、伪造产权证明或未尽审查义务(如未核实卖方征信),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可请求撤销合同并索赔。
- 免责情形 :中介若能证明已履行合理审查、如实告知义务且无过错(如卖方主动欺诈),可能免责。
二、**步骤
-
报警与立案
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交易记录、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协助追责诈骗者。若中介涉嫌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
-
收集证据
整理中介承诺书、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虚假产权证明等,为后续诉讼或投诉提供依据。
-
协商与投诉
-
与中介协商赔偿,要求返还已付款项及损失。
-
向房地产行业协会投诉,或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要求协调处理。
-
-
法律诉讼
若协商无果,可向法院起诉,要求中介承担民事赔偿(如返还房款、赔偿损失)或刑事责任(若中介涉嫌诈骗)。
三、注意事项
-
时效性 :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
-
证据保全 :及时冻结诈骗者资金,防止进一步损失。
通过上述途径,可依法追究中介及诈骗者的责任,最大限度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