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脑力下降导致生活活动受限
失能老人是指因体力与脑力下降及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无法独立完成穿衣、进食、起居等基本生活活动,需依赖他人照护的群体。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核心定义
失能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涵盖功能受损、活动受限及社交能力下降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项基本生活活动:
-
穿衣
-
进食
-
上下床
-
上厕所
-
室内走动
-
洗澡
若无法独立完成其中至少三项活动,则可能被判定为失能。
二、失能的成因
-
生理因素
包括衰老导致的肌肉力量减弱(肌少症)、营养不良、视力/听力下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
-
环境因素
不适宜的居住环境、缺乏安全保障或照护支持不足会加剧失能风险。
三、失能程度分类
国际标准将失能分为 轻度、中度和重度 ,依据上述六项活动能力评估:
-
轻度 :仅限1-2项活动受限;
-
中度 :3-4项活动受限;
-
重度 :5项或以上活动受限。
四、社会现状与挑战
我国失能老年人规模庞大,截至2025年预计将达4600万,家庭照护能力不足是主要困境。经济压力、照护技能缺乏及长期照料负担加重,使失能老人问题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突出挑战。
五、预防与干预意义
积极预防失能(如通过营养干预、运动锻炼、认知训练及环境优化)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护负担。早期识别失能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延缓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