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通过后不发offer并不一定违法,但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下分点展开说明:
1. 面试通过与offer的法律性质
- 面试通过仅表示企业对求职者的初步录用意向,通常并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正式录用。企业发出offer(录用通知)则是表明愿意与求职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正式承诺。
- 根据《民法典》和《劳动合同法》,offer属于“要约”,即用人单位希望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若企业发出正式的录用通知,则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2. 未发offer的法律责任
- 如果企业仅面试通过但未发出正式的录用通知,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并未形成合同关系,企业不承担法律责任。
- 但如果企业在面试过程中明确承诺录用,或者求职者基于面试结果作出了重大决定(如辞去原职),企业仍需承担一定的缔约过失责任。
3. 实际案例
- 案例:某公司面试后未发出正式录用通知,但明确告知求职者已被录用。求职者辞去原职后,公司却因内部调整取消录用。法院判决公司需赔偿求职者的经济损失。
- 另一案例:企业面试后仅口头承诺,未发正式offer,求职者未产生实际损失,则企业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4. 企业应注意事项
- 企业在面试过程中应避免明确承诺录用,以免产生法律责任。
- 若决定录用,应及时发出正式的录用通知,并在通知中明确入职条件、薪资待遇等,以便双方形成法律约束。
5. 总结与提示
- 面试通过不发offer本身不违法,但企业需注意面试过程中的言行,避免因过度承诺导致法律责任。
- 求职者若因面试结果作出重大决策,可要求企业发出正式的录用通知,以保障自身权益。
通过上述分析,企业可在招聘过程中更好地规避法律风险,求职者也能更明确自身权益,从而促进双方的合法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