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后农村政策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展开,重点聚焦土地制度、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具体政策方向如下:
一、土地制度改革
-
宅基地管理
严禁违法买卖宅基地,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农村住房。探索宅基地跨村买卖试点,保障农村宅基地身份属性。
-
耕地保护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占补平衡管理,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200亿元),提升单产10%-15%。
-
土地承包
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促进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合作社可获每亩200元补贴)。
二、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
-
农业现代化
-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智慧农田、种业创新基金提升粮食单产(玉米、大豆等突破国际水平)。
-
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土地流转超30亩可获高额补贴。
-
-
产业融合
构建“三链协同”模式:延伸产业链(如预制菜、功能食品深加工)、提升价值链(建立农产品溯源平台)、融合创新链(布局“农创园”)。
三、生态保护与乡村建设
-
生态补偿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
美丽乡村建设
到2027年整县建成比例达40%,通过合村并镇、宅基地优化提升农村宜居水平。
四、防返贫与社会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主粮保险覆盖,简化赔付流程),稳定农民收入预期。
以上政策将系统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助力实现农业强国和乡村全面振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