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框架,确保学生在认知、实践和情感层面全面发展,同时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方向与评估标准。
-
知识与技能:这是教学目标的基础层,强调学生对学科核心概念、事实和操作能力的掌握。例如,数学课要求理解公式推导(知识)并能正确解题(技能)。目标表述需具体,常用“掌握”“运用”等动词,避免笼统描述。
-
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如何通过探究、合作、反思等路径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设计(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方法)。此要素强调“做中学”,目标设计需体现活动设计和思维训练,如“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历史事件的影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如培养环保意识或团队协作精神。目标需结合学科特点,例如语文课通过名著阅读“体会主人公的坚韧品格”。表述上常用“感受”“认同”等词,避免空洞口号。
这三个要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例如,学习地理气候知识(知识)时,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形成环保责任感(情感)。教师需根据课程内容灵活整合,确保目标可操作、可检测,最终实现教育“全人培养”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