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市登革热病例数量呈现阶段性波动,全年累计报告本地病例超千例,其中10月为疫情高峰(单周新增437例,含3例重症),12月逐步回落至单周37例。疫情主要集中在白云、荔湾、番禺等区,输入病例占比约10%,全年未报告死亡病例。防控核心在于清理蚊虫孳生地和个人防蚊措施。
-
疫情趋势与分布
数据显示,广州登革热病例在夏秋季高发,10月7日至13日达到峰值(单周新增437例),12月初降至单周37例。白云区、荔湾区、番禺区为本地病例主要分布区域,输入病例多来自增城区、越秀区等地。重症病例仅出现在10月高峰期,整体疫情可控。 -
传播特点与风险提示
登革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1-14天。病例高发期与气温(25℃以上)和雨季重叠,社区积水未及时清理会大幅增加传播风险。需警惕发热、皮疹、骨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隔离防蚊。 -
权威防控建议
- 环境治理: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或改为土培。
- 个人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避免蚊虫活跃时段(早7-10点、下午4-7点)在树荫草丛逗留。
- 就医指南:有疫区旅居史或疑似症状者需主动告知医生,配合检测。
当前广州已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市民可通过疾控中心官网或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疫情动态。预防登革热需全民参与,从源头减少蚊媒滋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