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登革热目前处于可控范围,但防控形势严峻,需警惕输入性病例和局部传播风险。今年疫情较往年提前且涉及区域广,但整体流行水平与历年持平,重症病例罕见且无死亡报告。关键防控措施包括清除积水、防蚊灭蚊、及时就医。
-
疫情现状与趋势
广州2024年登革热病例较往年提前1个月出现,9月已覆盖全市11区76个街镇,输入病例涉及30个街镇。10月单周新增437例(含3例重症),但疾控部门表示疫情仍处于常年流行水平。全球登革热高发(东南亚病例达往年2-3倍)和本地雨水增多是主要影响因素。 -
传播风险与症状识别
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积水环境是蚊虫孳生的关键。感染后5-9天可能出现高热(39℃以上)、头痛、肌肉关节痛及皮疹,重症可导致出血或休克。轻症占多数,但老人、孕妇等需警惕病情恶化。 -
科学防控措施
- 环境治理: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定期更换水生植物容器水。
- 个人防护:安装纱窗纱门,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
- 健康监测:从疫区返回14天内出现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
社区与医疗协同
疾控部门通过“蚊媒地图”实时监控密度,街道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杀蚊虫。医疗机构加强发热病例筛查,确保早诊断、早隔离。
广州登革热可防可控,市民无需恐慌但应积极配合防控。重点在于持续清除蚊虫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中秋国庆出游需提前查询目的地疫情,返穗后加强健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