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创新保护、教育普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政策,综合近年中央及地方出台的政策文件和战略部署,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政策目标与战略部署
-
2025年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构建基本完整的传承发展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
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体系
强调文化自信是更持久的力量,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二、核心原则与保障措施
-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
以人民为中心
强调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表达,例如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传播、开发文化产品等。
-
政策保障体系
-
将传统文化传承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及考核评价体系。
-
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如《文物保护法》《文化产业促进法》,完善制度保障。
-
三、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
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从小学到大学分阶段设置传统文化课程,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培养文化自觉与传承意识。
-
保护与传承并重
-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保障文化资源。
-
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如文物修缮、传统技艺传承人培养等。
-
-
推动文化创新与传播
鼓励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形式融合,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拓展国际传播渠道。
四、其他相关领域
-
教育普及 :通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活动等途径,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参与度。
-
产业化发展 :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创等产业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双赢。
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政策以传承发展为核心,通过法律保障、教育渗透、创新驱动等多措并举,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增强民族认同感,并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