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政策是新时代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系统性指导方针,其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优化文艺生态机制、激发文化创新活力。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扶持和创作环境改善,旨在解决文艺领域“有数量缺质量”等问题,推动从“高原”向“高峰”跃升,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
坚持人民性,强化创作导向
新文艺政策明确要求文艺作品必须扎根人民、反映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重大题材规划(如现实题材、红色主题)引导创作者聚焦社会变迁与民族精神,避免脱离现实的“纯文学”倾向。政策鼓励深入基层采风,确保作品真实性与感染力,如《山海情》《人世间》等成功案例,均体现了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
完善服务与激励机制
政策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版权保护等举措,降低创作门槛。各级文联、作协加强组织协调,搭建展演平台(如艺术节、文学周),促进优秀作品传播。建立重点选题跟踪机制,从源头提升质量,例如对网络文学、微短剧等新业态的规范与支持,平衡创新与导向。 -
优化文艺生态与评价体系
通过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如整治低俗内容、规范艺人行为)和加强文艺评论,构建健康行业环境。政策强调社会效益优先,改革评奖制度,推动“扫黄打非”长效化,确保文艺市场风清气正。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和新文艺群体吸纳,扩大创作队伍多样性。 -
科技赋能与文化“走出去”
政策支持新媒介技术与文艺融合,如网络文学、电子游戏的创新发展,同时鼓励作品体现中国审美,参与国际传播。通过影视、文学等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软实力,例如“新东北文学”“新南方写作”等地方性叙事的全球化表达。
当前,新文艺政策正通过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重塑文艺创作生产链条。创作者需紧扣政策方向,兼顾艺术性与思想性,方能产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