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服务、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及产业战略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财政支持政策
-
专项资金保障
中央财政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规划和项目,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27年前持续投入,创新资金使用方式。
-
转移支付倾斜
向农村、边疆、革命老区等地区倾斜,缩小区域文化发展差距,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均衡配置。
二、税收优惠政策
-
企业减免税
-
文化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免征(如农村电影放映收入);
-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出口文化产品享受增值税退税。
-
-
事业单位转制支持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和房产税,加速文化体制改革。
三、金融服务政策
通过金融创新为文化产业提供“输血”,包括信贷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促进文化企业规模化发展。
四、文化体制改革
-
事业单位转型
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向现代企业转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
行业组织建设
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规范管理,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五、公共文化服务
-
设施建设
支持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推广延时开放和适老化服务。
-
服务均等化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重点提升农村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六、产业战略与创新
-
知识产权保护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融合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如非遗+旅游)。
以上政策体系覆盖文化发展的全领域,通过多维度支持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