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一流"建设包含原985、211高校,但并不完全等同。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启动"双一流"建设。
1. "双一流"与985、211的关系
- 历史延续性:"双一流"建设是在985、211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原985、211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 建设范围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原985、211高校,还包括一些在特定学科领域有突出优势和特色的高校。
2. "双一流"建设的特点
- 动态调整:"双一流"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会根据建设成效进行调整。
- 学科导向:"双一流"建设更加强调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在优势学科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和突破。
- 国际接轨:"双一流"建设注重与国际接轨,鼓励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3. "双一流"建设的影响
- 高校竞争加剧:"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促使高校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水平。
- 资源配置优化:"双一流"建设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双一流"建设将促进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总结:"双一流"建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既包含了原985、211高校的优势资源,又通过动态调整和学科导向等方式,为更多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挑战。它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