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我国光伏发电领域迎来国家级虚拟电厂专项政策出台、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装机目标明确、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比例强化三大关键政策,并配套地方电网升级、储能建设等举措,全面支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国家层面政策亮点:
- 虚拟电厂发展提速——首次发布国家级专项政策,推动分布式电源、储能资源聚合参与电力交易,同步完善就近交易电价机制,增强电力保供与新能源消纳能力。
- 煤电与新能源联营优先并网——明确支持煤电改造机组与新能源项目联营,优先保障并网,加速传统能源转型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
- 交通光伏融合目标落地——十部门联合要求2027年交通沿线非化石能源装机不低于5GW,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等场景成为重点应用方向。
地方层面执行重点:
- 分布式光伏自用电比例硬性要求——山东、江苏等省份通过政策约束,要求项目提高自发自用电量,减少余电上网对电网的冲击。
- 电网升级与储能配套支持——河北加码农村电网改造,山东允许分布式光伏搭配储能建设,破解电网接入瓶颈,提升装机潜力。
- 装机目标加码与行业规范整治——广东、四川等省份细化2025年光伏装机目标,江苏则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遏制行业内卷竞争。
4月政策从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应用场景等多维度发力,标志着光伏发电进入规模化与规范化并重的新阶段。建议行业主体重点关注地方执行细则,结合交通融合、储能配套等新兴场景优化布局,抢占高质量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