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国内光伏行业迎来关键性政策调整,新政围绕补贴退坡、并网标准升级、分布式光伏推广及储能配套要求展开,旨在推动行业市场化竞争与技术升级,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以下从政策核心变化及其影响进行解读。
一、补贴退坡机制全面落地
光伏发电补贴进一步削减,集中式电站项目补贴额度较去年下降约15%,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同步缩减。此举倒逼企业优化成本结构,推动光伏组件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市场化竞价模式成为主流,企业需通过技术迭代降低度电成本,适应“平价上网”新常态。
二、并网技术门槛显著提高
新政明确光伏电站需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并网逆变器需满足更高电能质量与电网适应性标准。老旧电站改造期限压缩至2年内,未达标项目将面临限电或罚款。这一调整将加速淘汰低效产能,促进行业向高可靠性、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分布式光伏获政策倾斜
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允许“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灵活切换。户用光伏安装容量限制放宽至30kW,并开放低压配电网接入权限。地方政府配套出台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补贴,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城乡建设深度融合。
四、强制配储比例动态调整
新建集中式光伏电站需按装机容量的8%-15%配置储能系统,配储时长不低于2小时。政策引入区域差异化机制,西北等高渗透率地区配储比例上浮3%-5%,降低弃光风险。储能成本分摊机制同步明确,鼓励“光伏+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
随着新政落地,光伏行业将进入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需聚焦高效组件研发、智能运维体系搭建与储能协同能力建设,终端用户可关注分布式光伏投资回报周期变化,把握政策窗口期优化能源结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