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桥梁预拱度的设置需根据桥梁类型、荷载条件及设计规范综合确定,主要分为以下要点:
一、常规设置范围
-
整体范围
桥梁预拱度通常控制在跨径的 1.5%-2% 之间。
-
桥梁板 :主要考虑自重和荷载引起的下垂,预留2%的拱度;
-
拱架 :根据梁的挠度计算,简支梁跨10m时预拱度为8-10mm,30m时为20-30mm。
-
-
特殊场景调整
-
弯道或上下坡道桥梁需另行计算;
-
跨径越大,预拱度值越高。
-
二、设置原则
-
挠度控制
当结构自重和可变荷载组合产生的最大挠度超过跨径的 1/1600 时,必须设置预拱度;
- 预拱度值需平衡预加应力产生的长期反拱与短期荷载挠度之差。
-
施工要求
-
预拱度通常设置在跨径中点,其他部位按二次抛物线或直线分布;
-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需根据预加应力反拱值与短期挠度差值确定预拱度。
-
三、设计方法
-
规范依据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大于4m的梁设计无要求时按跨径的 0.1%-0.3% 预起拱(如6m跨梁顶标高为4.2m时,预留12mm预拱度)。
-
计算手段
-
仿真分析模型直接提取数据;
-
手算可采用共轭梁法求解。
-
四、注意事项
-
结构类型差异 :梁式桥、拱桥、悬索桥等需分别计算;
-
荷载组合 :需考虑永久荷载(自重)、可变荷载(车辆)及冲击荷载的长期效应。
桥梁预拱度需结合理论计算与规范要求,确保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