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缴费年限在养老金计算中的含金量高于实际缴费年限,主要体现在过渡性养老金的额外补偿机制上,同等条件下可提升退休待遇约2.1%。
-
养老金结构差异:无视同缴费仅含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有视同缴费则增加过渡性养老金。例如,30年缴费中1年视同缴费可多领79.55元/月,因过渡性养老金按计发基数1.3%计算,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平均收益。
-
计算逻辑优势:视同缴费年限的过渡性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依赖实际缴费积累。前者受通胀影响更小,长期保障性更强。
-
政策倾斜:视同缴费年限多存在于体制内职工,其平均缴费指数可达1.3-1.4,进一步拉大与实际缴费的待遇差距。
提示:若存在视同缴费年限,务必确认档案记录完整,避免遗漏过渡性养老金权益;无视同缴费者可通过延长实际缴费年限或提高缴费基数弥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