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核心措施包括架设避雷线、安装避雷器、改善接地装置、采用自动重合闸技术,以及定期维护与监测雷区数据。 这些方法通过拦截雷电流、快速切断故障和动态调整防护策略,显著降低雷击跳闸率和设备损坏风险。
-
全线架设避雷线
高压架空线路(如66kV及以上)通常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直接拦截雷电并导入大地。35kV线路在人口密集区或变电所进出线段也需局部加装,而10kV以下线路可通过加强绝缘替代。 -
避雷器与保护间隙
在变电站入口、绝缘薄弱点安装阀式避雷器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如氧化锌避雷器),限制过电压幅值。配电网中还可增设放电间隙,优先引导雷电流泄放。 -
差异化接地优化
多雷区杆塔需降低接地电阻,增设耦合地线或采用垂直接地极。例如,330kV线路通过改善接地装置使雷电流分散,减少反击风险。 -
自动重合闸(ARD)技术
雷击闪络多为瞬时故障,ARD能在0.5秒内恢复供电,结合绝缘子自恢复特性,将停电影响降至最低。电缆线路因故障性质不同通常不适用。 -
动态监测与维护
建立雷区分布图并每3年更新,利用在线监测装置追踪雷电活动。雷雨季节前重点检查避雷设施、清理线路周边漂浮物,加固杆塔基础。
提示:防雷需结合地理环境和设备特性定制方案,例如山区线路可增加避雷器密度,而化工区需注重接地防腐。定期分析雷击故障数据是优化防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