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建筑如何有效防御直接雷击?关键在于“接闪-分流-接地”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主动拦截雷电流,多路径引下线确保电流快速分散,低阻抗接地装置则安全泄放能量至大地。侧击雷防护和内部等电位连接是高层建筑防雷的独特要点。
-
接闪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需采用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组合接闪,保护范围需覆盖屋顶及外立面突出结构。滚球法计算可精确确定接闪器布局,确保无防护盲区。钢结构建筑可利用金属屋顶作为自然接闪器,但需满足厚度≥4mm的标准。 -
引下线与分流优化
引下线数量应≥2条,优先利用建筑柱内主钢筋(直径≥16mm)作为自然引下线,间距≤18米。环形水平均压环每20米设置一道,均衡电位并削弱侧击雷风险。 -
接地系统低阻化
基础接地体需形成闭合环路,接地电阻≤10Ω。土壤电阻率高时可采用深井接地或降阻剂。独立接地装置需距人行通道≥3米,避免跨步电压伤害。 -
内部防雷与等电位
所有金属管道、电缆屏蔽层需与防雷系统做等电位连接,SPD(电涌保护器)分级安装在配电线路关键节点。法拉第笼结构可屏蔽雷电电磁脉冲,保护电子设备。 -
材料与智能监测
钢筋混凝土结构天然具备防雷优势,钢结构需补充接地点。雷电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环境电场强度,联动关闭敏感设备电源。
定期检测与维护是防雷系统长期有效的保障。建议每年雨季前检测接地电阻、接闪器完好性,并更新防雷装置验收报告。建筑改造或周边环境变化时需重新评估防护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