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在岗、离岗
职业健康体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规范,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
适用对象
新录用员工、转岗员工及从事特殊工种(如高处作业、电工作业等)人员。
-
核心目的
-
发现职业禁忌症,评估是否适合从事特定工作。
-
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
-
-
法律要求
上岗前体检为强制性检查,需在开始有害作业前完成。
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
-
适用对象
长期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
-
核心目的
-
定期检测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患者或疑似患者。
-
动态评估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及时调整防护措施。
-
-
周期与内容
-
周期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类型、浓度及潜伏期确定,一般每年1-2次。
-
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如生化、心电图、胸片等)及专项检测。
-
三、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
适用对象
准备调离或脱离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劳动者。
-
核心目的
-
确认职业健康状况,避免“带病离职”。
-
为职业病诊断和后续医疗提供依据。
-
-
时间要求
需在离职前30日内完成。
其他注意事项
-
法律依据 :体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
-
机构要求 :需委托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医疗机构实施。
-
应急检查 :若劳动者出现中毒等紧急症状,应立即进行应急检查。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体检,可有效保障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