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贫困户仍可享受产业扶持、医疗保障、教育资助、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等核心政策,但部分医疗救助和参保资助将逐步退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重点群体的倾斜政策保持不变,政策重心转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
产业扶持:政府将继续投入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帮助贫困户通过产业链增收。计划发展5个特色产业,目标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20%。
-
医疗保障: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重点群体仍享受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的倾斜政策,但普通脱贫人口的参保资助和门诊/住院救助将于2026年全面取消。基层医疗资源持续强化,计划新增300名农村医生。
-
教育资助:贫困地区新建50所学校,改善教育资源分配;职业技能培训覆盖5万人次,助力就业能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延续,高等教育助学**等帮扶措施同步实施。
-
就业帮扶: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和交通补贴。创业担保**、产业就业补贴等政策持续,鼓励自主增收。
-
兜底保障: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政策兜底,临时救助覆盖突发困难家庭。对因病、因灾致贫风险较高的群体,监测帮扶机制仍将动态干预。
2026年政策更注重长效机制,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如修建500公里乡村公路)、信息化建设等提升内生动力。建议贫困户关注地方动态,及时申请符合条件的帮扶资源,同时主动参与技能培训以增强可持续脱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