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涵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同时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循环的联动效应。
-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强调通过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内生增长动力。重点包括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及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确保经济循环畅通。例如,我国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高效流动,增强经济韧性。
-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并非封闭运行,而是通过更高水平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一方面,依托“一带一路”合作和自贸区网络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以国际循环倒逼国内产业升级,如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技术水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已超50%,体现双循环协同效应。
-
动态平衡与安全发展:新发展格局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关键领域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例如,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通过科技自立自强规避外部技术封锁风险,同时守住金融、能源等底线,避免系统性风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期性、全局性战略,需避免“各自为政”的地方小循环,坚持全国一盘棋。未来需持续优化政策组合,既释放内需潜力,又塑造国际合作新优势,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