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的书写需遵循规范格式,确保信息准确传递。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基础结构
-
首次沟通记录
-
包含患者姓名、住院号、初步诊断、治疗方案、风险说明及配合事项。
-
示例:
姓名:张三,住院号:123456,初步诊断为急性胃炎,拟行抑酸治疗,需配合饮食调整。
-
-
住院期间沟通
-
涵盖明确诊断、治疗进展、并发症风险及药物不良反应。
-
示例:
今日检查显示感染指标升高,需加强抗生素治疗,并注意观察皮疹等过敏反应。
-
-
术后沟通
-
重点描述手术过程、术后诊断、护理要点及康复建议。
-
示例:
手术顺利,术后诊断为肠粘连,需禁食禁水3天,并定期进行腹部按摩促进恢复。
-
-
出院前沟通
-
总结治疗效果、出院用药及后续注意事项。
-
示例:
经过10天治疗,感染症状缓解,出院后需按时服用抗生素,并避免食用辛辣食物。
-
二、沟通要点
-
专业性与通俗性结合 :用简洁语言解释复杂病情,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
风险提示 :明确告知治疗风险及可能副作用,如“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需空腹服用”。
-
情感关怀 :通过“我们会尽全力帮助您恢复”等语言增强患者信任。
三、注意事项
-
签字确认 :沟通结束后需患者或家属签字,注明日期。
-
记录完整性 :确保每类沟通记录单内容完整,非手术科室需单独填写。
通过以上规范,既能保障医疗信息准确传递,又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