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审计的核心在于验证折旧政策合规性、计算准确性及账务处理规范性,关键要点包括: 折旧方法一致性、计提范围正确性、原值真实性核查、折旧年限合法性以及累计折旧账务匹配性。以下是具体展开:
-
折旧方法审查
企业需采用符合行业规定的折旧方法(如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且前后期必须一致。审计时需核对折旧计算表与累计折旧账户,特别关注加速折旧法是否仅限机器设备,避免全资产滥用。 -
计提范围界定
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在用设备、季节性停用资产等,而闲置资产、经营租入资产等不得计提。审计需通过固定资产明细账与总账比对,发现超范围计提需调增利润。 -
原值真实性验证
重点核查新增固定资产的运输费、安装费是否资本化,以及已入账原值是否擅自调整。需结合原始凭证与卡片账,确保折旧计算基础准确。 -
折旧年限合规性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房屋折旧年限不低于20年,电子设备不低于3年。审计需对比企业实际年限与法定最低年限,多提部分需利润调整。 -
累计折旧账务匹配
通过分析程序复核折旧率合理性,如本期折旧额占原值比率与上期差异。同时核对“累计折旧”贷方与成本费用借方,确保金额全额分摊。
总结:固定资产折旧审计需综合政策合规性、数据逻辑性与账务一致性,企业应定期自查避免调节利润风险,审计人员则需结合原始凭证与交叉验证提升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