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国内的审计准则正在积极与国际接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趋同的进展
-
准则体系构建
我国已发布22项新审计准则,并计划近期正式实施,形成包含22项新准则+26项现行准则的完整体系,基本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一体系既考虑了我国经济体制特点,又顺应了全球化趋势。
-
监管合作与标准协调
-
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签署联合声明,就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达成共识,推动建立全球公认的高质量审计准则。
-
2013年,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会计审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实现两大经济体审计准则的等效接轨。
-
二、核心原则与方法
-
基本原则
国内审计准则遵循“适应国情、国际趋同”的原则,既保留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又融入了国际通用标准,如强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等要素。
-
方法与理念更新
-
引入国际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如数据分析、持续审计等,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
-
修订后的内部审计准则(2014年实施)借鉴国际惯例,将审计职能从“监督和评价”扩展为“确认和咨询”,强化价值创造导向。
-
三、实施效果与意义
-
提升审计质量 :国际趋同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降低投资者决策风险,促进资本有效配置。
-
促进跨境业务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统一的审计标准简化了跨境审计流程,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
-
推动行业规范 :与国际准则接轨推动了中国审计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四、未来展望
未来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将继续完善,通过持续修订和监管创新,进一步缩小与国际顶尖审计准则的差距,为全球治理和经济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