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类科目的借贷方向遵循“收入贷方增、费用借方增”的核心原则,涵盖17个关键科目,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核算的准确性。掌握这些规则是会计实务的基础,也是财务分析的关键依据。
-
收入类科目:贷方记录增加,借方记录减少或结转。包括:
-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服务的核心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非主营业务收入(如租金)
- 投资收益:对外投资产生的净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利得
- 营业外收入:非经营所得(如政府补助)
-
费用类科目:借方记录增加,贷方记录减少或结转。包括:
- 主营业务成本:销售商品/服务的直接成本
- 税金及附加:经营活动相关税费(如消费税)
- 销售费用:营销环节费用(广告、运输)
- 管理费用:行政开支(工资、办公费)
- 财务费用:筹资成本(利息、汇兑损失)
- 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值的部分
- 信用减值损失:应收账款等无法收回的损失
- 研发费用:技术开发相关支出
- 所得税费用:企业利润应缴所得税
-
特殊科目:
- 营业外支出:非经常性损失(如罚款)
- 其他业务成本:非主营业务的直接支出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仅调整历史数据,期末转入利润分配
提示:所有损益类科目期末需结转至“本年利润”,余额归零。实务中需注意公允价值变动、减值损失等科目的动态调整,确保利润表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