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控制度是规范企业财务活动、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制度文件。以下是撰写该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要点:
一、总则
-
目的
明确制度的核心目标,如保障财务安全、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支持战略实施等。
-
适用范围
规定制度适用的公司范围(如母公司及子公司)、部门及人员。
-
基本原则
包括风险与收益平衡、审慎性原则、动态调整原则等。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
-
风险管理部门设置
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人员配置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机制。
-
职责分工
详细划分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控等环节的具体职责。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
-
风险识别
建立内外部风险识别机制,涵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
风险评估与分类
制定风险分类标准(如高/中/低三级),并建立定期评估流程。
四、风险控制与应对
-
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具体控制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等。
-
应急管理
建立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危机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五、监督与审计
-
内部监督
通过职责分工、流程审计等方式实现自我监督。
-
外部审计
定期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计,确保合规性。
六、附则
-
修订机制
规定制度修订的条件、流程及审批程序。
-
生效日期
明确制度生效时间及相关过渡安排。
示例条款(供参考)
第三章 风险评估与分类
3.1 财务风险识别应从市场波动、信用违约、资金链紧张等维度进行,建立风险事件库。> 3.2 风险分类采用量化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设定阈值划分三级风险等级。> 3.3 定期发布风险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
- 合规性 :确保制度符合《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要求。2. 可操作性 :流程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度复杂化。3. 动态调整 :根据业务发展及时修订风险指标和控制措施。
通过以上框架和要点,可构建全面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