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省
长江干流流经以下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自西向东顺序排列):
-
青海省
-
西藏自治区
-
四川省
-
云南省
-
重庆市
-
湖北省
-
湖南省
-
江西省
-
安徽省
-
江苏省
-
上海市
说明 :
- 长江支流还延伸至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等8个省的部分地区,但干流仅流经上述11个省级行政区。-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长江干流流经以下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自西向东顺序排列):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云南省
重庆市
湖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安徽省
江苏省
上海市
说明 :
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 长江分段概述 长江通常被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各段的分界点如下: 上游 :从长江源头到湖北省宜昌市,全长约4504公里。 中游 :从宜昌市到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鄱阳湖汇入长江处),全长约955公里。 下游 :从湖口县到长江入海口,全长约938公里。 湖口作为中下游分界点的原因 湖口之所以成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地形特征
长江最大的三大支流分别是汉江、嘉陵江和岷江 ,它们在水量、流域面积及长度上各有特色。这三大支流不仅对长江的水文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汉江 :作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全长达到1577公里,汉江自陕西省西南部发源,穿越湖北后汇入长江。它不仅是重要的水源地,还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并且是连接华中与西北的重要水上通道。 嘉陵江 :位于长江上游,全长约1119公里
长江的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上游与中游分界) 和湖口(中游与下游分界) 。这两大分界点不仅划分了长江不同河段的地理特征,还直接影响着流域内的水文生态与经济发展。 宜昌:上游与中游的分水岭 宜昌位于湖北省,地处长江三峡出口,是上游山区河流向中游平原河流过渡的关键节点。上游河段(源头至宜昌)以峡谷多、落差大 为特点,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宜昌至湖口)则河道展宽,流速减缓
不一样 黄河和长江的源头不在同一地点,但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具体信息如下: 源头位置不同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巴颜喀拉山脉 ,具体位于青海省腹地。 -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唐古拉山脉 ,位于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处。 源头构成差异 黄河源头由 扎曲、卡日曲、约古宗列曲 三条支流汇合形成。 - 长江源头由 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 三条支流汇聚而成。 共同特征 两条河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
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具体位置不同: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而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两者相距约300公里,并非同一地点。 黄河源头的地理特征 黄河的源头在青海省玛多县以上的巴颜喀拉山北麓,以约古宗列曲为正源,周围冰川融水形成狭窄谷地,气候恶劣但生态价值极高。其流域含沙量极大,干流呈“几”字形蜿蜒流经9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长江源头的地理特征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终点在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终点在山东东营市注入渤海。 这两条河流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更是世界级的重要水系,其发源地的高原冰川与终点的海洋交汇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与文化纽带。 长江的源头与终点 长江正源为沱沱河,源自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冰川,自西向东流经11个省区市,全长约6300公里
青藏高原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为两条大河提供了重要的水源补给。三江源地区(长江、黄河、澜沧江)位于青藏高原,是长江和黄河的源头所在地,每年向下游输送清洁水超过600亿立方米。 1. 长江的源头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脚下,主要源头包括沱沱河、当曲和楚玛尔河,统称为“长江三源”。这一地区的高原湖泊和冰川为长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2. 黄河的源头
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线城市是湖北宜昌 ,这座城市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节点,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重要的经济功能。以下是关于宜昌作为长江上中游分界点城市的几个关键方面的详细论述: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就从宜昌开始,这使得宜昌在地理上成为长江上中游的自然分界点。宜昌的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
长江是我国南北方的文化地理分界线,但地理学上更准确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具体如下: 文化地理分界线 长江流域因历史、文化、气候等因素,在人们认知中被广泛视为中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例如,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且长江流域的划江而治历史(如三国时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认知。 地理学上的分界线 从地理意义上看,秦岭—淮河一线更适合作为南北分界线。该线以秦岭山脉为南界,淮河为北界
长江原来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经过科学考察,确认了“长江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 1. 长江源头的科学认定 长江源头的确定经历了长时间的科学考察。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科学家首次将长江源头追溯到各拉丹冬雪山。各拉丹冬的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这一名称充分体现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随后,科学家进一步确认了长江三源:正源沱沱河
长江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终点在上海市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源头地理特征 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621米)的姜根迪如冰川,冰川融水形成网状水系。源头区域属于高寒荒漠地带,年均气温低于零下4℃,但孕育了约500条现代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