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政策落实、组织保障、工作流程及技术支持展开,具体如下:
一、政策依据与总体要求
-
政策依据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为根本遵循,结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级文件精神,确保延包工作与国家战略一致。
-
总体目标
通过延包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权益,促进乡村振兴。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探索符合安徽实际的延包路径。
二、组织保障与关键环节
-
组织架构
-
成立区、镇、村三级延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例如,宿州市埇桥区设立牵头包负责全区技术指导和协调推进。
-
各村(居)成立延包工作小组,处理矛盾纠纷、审核工作质量。
-
-
摸底与数据管理
-
开展承包地、农户及家庭成员变化情况摸底,建立“一户一档”数据库,确保数据准确。
-
依托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核实土地权属、机动地及历史遗留问题。
-
三、工作流程与规范
-
延包程序
按农业农村部规程执行:成立机构→摸底核实→方案制定→调查审核→公示签约→证书完善→资料归档,确保流程透明规范。
-
合同管理
重点推进合同网签,要求2025年9月底前完成。通过系统录入网签数据,保障合同法律效力。
四、技术支持与服务
-
技术服务项目
宿州市埇桥区设立专项技术服务项目,提供技术指导、测绘、数据处理等支持,覆盖40个村31175户农户及37.2万亩土地。
-
特殊群体保障
为无地少地户提供开荒地、村集体补贴或公益性岗位选择,提升村民满意度。例如阜阳市颍东区枣庄居委会通过“八步工作法”实现100%网签率。
五、监督与考核
-
督导机制
采用“提示单、催办单、督办单”加强进度管理,对滞后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
责任追究
将延包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对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严肃追责。
以上方案通过政策、组织、流程、技术及监督的系统性设计,确保安徽省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