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员工福利费的会计分录,根据支出性质和受益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货币性福利
-
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根据受益部门)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示例:行政人员福利费用20,000元(20人×1,000元/人)。
-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现金
示例:发放50,000元现金福利(20,000元行政+30,000元业务)。
二、非货币性福利
-
采购时
借:库存商品(如食品、礼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现金
示例:采购80,000元食用油及10,400元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90,400元。
-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按人均分摊金额)
贷:库存商品
示例:每位员工分摊800元(80,000元/100人),行政人员16,000元,业务人员14,000元。
三、其他注意事项
-
计提标准
职工福利费需在工资薪金总额14%以内税前扣除,超出部分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
科目设置建议
- 企业可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主科目,下设“现金福利”“非货币性福利”等明细科目。
-
特殊情况
-
外购商品用于福利 :需先计入库存商品,发放时再转入应付职工薪酬,同时转出进项税。
-
辞退福利 :核算辞退补偿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无需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
四、示例综合分录
场景 :公司春节发放5,000元现金福利给20名行政人员和30名业务人员。 分录 :
-
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5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50,000$$ -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通过以上分录,可清晰反映企业对职工福利的核算过程,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