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对征地补偿不满的解决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类,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法方式**:
一、协商与协调
-
与征收方协商
首先尝试与征收方就补偿金额、安置方式等达成一致,可通过书面协议或现场沟通解决争议。
-
申请政府协调
若协商未果,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协调。需提交事实依据、计算依据等材料,明确诉求。
二、行政裁决
-
申请裁决机关
协调不成的,向批准征收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裁决(如省级政府)。裁决期限为自协调申请之日起60日内未达成协议时启动。
-
裁决范围
仅对土地补偿标准争议(如年产值、倍数、附着物补偿等)适用,不涉及补偿合理性争议。
三、行政复议与诉讼
-
行政复议
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
行政诉讼
复议后仍不服的,或裁决后15日内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为3个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四、非法征地**
若存在强征行为,可收集证据(如照片、录音、证人证言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五、特殊程序
-
土地补偿标准争议 :需通过县级以上政府协调或裁决,国务院裁决为最终救济途径。
-
主体资格要求 :申请人包括村委会、土地承包人、土地租赁人等利害关系人。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以及《行政强制法》第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