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集体土地原则上 不允许买卖 ,但可通过合法途径进行使用权流转。具体规定如下:
一、禁止直接买卖
-
所有权归属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归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仅允许通过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法定途径流转。
二、允许的合法流转方式
-
内部流转
-
宅基地 :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转让,非成员不得受让。
-
承包地 :可通过转包、互换、出租等方式流转,但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属性。
-
-
特殊情形
企业因破产、兼并等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属于法定例外。
三、违法交易的后果
-
协议无效 :村干部私自签订土地转让协议若未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将因违反《民法典》被认定为无效。
-
行政处罚 :擅自将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
四、注意事项
-
民主程序 :涉及土地承包、征收补偿等重大事项,需经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
-
公开透明 :村民有权要求公开资产使用、资金流向等信息,确保交易合法合规。
集体土地买卖被严格限制,但通过合法流转方式可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保障集体和成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