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地新政策的核心是“三块地”改革,通过稳定承包关系、盘活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障农民权益并增加财产性收入。重点包括:承包地延长30年试点,确保农民长期稳定经营;宅基地确权登记与合法盘活,禁止城镇居民购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规范收益分配机制。
-
承包地政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避免土地打乱重分。农民可放心投入农业生产,农资企业和加工商也能建立长期合作。进城落户农民可自主选择保留、流转或退出承包地,不再强制收回。
-
宅基地改革: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允许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住房,但严禁城镇居民购买或占用建房。政策既增加农民收入,又遏制“逆城镇化”乱象,守住土地公有制底线。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打破以往必须国有化的限制,符合规划的土地可直接入市交易,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健全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当前政策强调“稳中求进”,既延续历史红线(如耕地保护、农民权益不受损),又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土地资源。农民需关注地方试点细则,合法利用政策红利,实现“地生金、钱袋子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