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5年不会全面禁售燃油车,但政策已明确分阶段推动新能源替代,核心措施包括新车禁产、排放升级、以旧换新补贴等,现有燃油车仍可正常使用。
-
政策定位:非“一刀切”禁售,而是渐进退出
国家层面未设定全国性禁售时间表,但通过排放标准(如国七)、区域试点(如海南2030年禁售)和行业引导(如公务车电动化)逐步压缩燃油车空间。车企如比亚迪、北汽等已主动宣布2025年停售燃油车,但传统巨头仍保留燃油车产线。 -
市场过渡:存量燃油车不受影响,置换红利集中释放
现有燃油车可继续使用至报废,但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加码(最高2万元),鼓励淘汰国四及以下老旧车辆。充电桩覆盖率达1281万台,高速公路充电便利性提升,缓解新能源车使用焦虑。 -
技术缓冲:混动与燃油车节能技术仍存空间
插电混动车型(如比亚迪DM-i)凭借低油耗(3L/100km)暂未被禁,合成燃料、氢能内燃机等新技术为燃油车提供转型路径,部分豪华品牌仍研发燃油车型以满足小众需求。 -
区域差异:发达城市先行,偏远地区延后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率先扩大燃油车限行范围,而高寒、偏远地区因基建和气候条件,燃油车仍是刚需。政策允许混合动力作为过渡方案,避免“一刀切”引发民生问题。
总结:2025年是燃油车退场的起点而非终点,消费者可抓住补贴窗口置换新能源车,或选择节能燃油车过渡,但需关注政策动态与区域限制。未来十年,燃油车将逐步让位,但不会突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