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退息退费是真的,但需满足特定条件! 合法退费的核心是银行存在违规收费或政策支持,例如未经告知的年费、超出法定利率的利息、疫情等特殊时期的减免政策。警惕“无差别退钱”骗局,市场上90%的中介广告实为诈骗,可能盗取信息或伪造材料。
-
合法退费的情形
- 银行违规操作:如未提前告知的年费、重复收取的违约金、超过24%年化利率的利息。
- 政策支持:疫情期间针对困难群体的息费减免,或小微企业**利息返还等普惠政策。
- 操作失误:系统错误导致多扣款、未及时处理分期申请引发的额外利息。
-
常见诈骗套路
- 收费后拉黑:以“材料费”“手续费”为由索财,退款承诺永不兑现。
- 伪造证明:谎称需病历、贫困证明,实则诱导用户伪造文件涉嫌诈骗。
- 信息盗用:索要信用卡密码、CVV码,后续盗刷或冒办**。
-
自助**步骤
- 直接联系银行:提供扣费证据(合同、账单),引用法规(如《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法》)要求核查。
- 监管部门投诉:向银保监会(12378)或央行消保局提交书面投诉,附完整证据链。
- 司法途径:金额较大且证据充分时,可委托律师起诉。
总结:退息退费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但必须基于银行过错或政策允许。切勿轻信中介承诺,自行操作更安全高效。保留所有交易记录,**时方能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