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销营业执照是企业最严重的行政处罚之一,通常发生在企业严重违法或长期未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下。 主要包括以下5种情形:严重虚假注册、长期不经营、重大违法行为、逃避债务清算以及违反特殊行业规定。这些行为直接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将导致企业法人资格强制终止。
-
虚假注册或欺诈取得执照
使用虚假材料(如虚构注册资本、地址证明)骗取登记,或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获得营业执照。例如空壳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皮包公司伪造验资报告等,一经查实将直接吊销执照。 -
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6个月未经营
企业领取执照后超过半年未开展业务,且未主动办理注销("僵尸企业")。部分地区会结合税务零申报记录、社保缴纳空缺等证据综合判定。 -
从事严重违法行为
- 非法集资、传销等破坏经济秩序
- 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致人伤亡
- 污染环境被责令关闭拒不执行
- 多次偷税漏税被税务部门移送处理
-
破产或解散后恶意逃避清算
企业在破产、解散事由出现后,故意转移资产、销毁账册,或拒不配合清算组工作,导致无法依法清算的,除吊销执照外还可能追究责任人刑责。 -
特殊行业许可失效连带吊销
对于需前置许可的行业(如食品、危化品),若许可证被撤销/到期后仍继续经营,营业执照将同步吊销。例如餐饮店食品安全许可证过期仍营业被举报。
提示: 吊销不等于注销!企业被吊销后仍需完成清算、注销程序,否则法定代表人3年内不得担任新公司高管。合规经营、按时年报、及时处理异常状态是避免吊销的关键。